大鱼蛭

Piscicola magna   Yang
   

  12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山东青岛附近黄海。
形态 身体呈圆柱形,个体较大。全长46—50mm,至雄孔10mm;最大体宽在身体中部,约3mm。前吸盘呈碗状,与颈部界限分明,直径为3.2mm。在前吸盘背面接近连接肉颈的部分有眼两对,圆点状,呈倒“八”字排列,口孔在前吸盘腹中偏后。肉颈细圆柱形,紧接于前吸盘背中偏后,其后端与躯干部分界限不分明。环带前面有52环,前9环大,中间36环小,后7环更小。环带占据节Ⅺ和Ⅻ两节,共有12环,后背7环的皮肤稍肿胀且部分环沟消失,腹面似有次生环沟。雄性生殖孔在第4与第5环环沟上,呈横裂缝状,周围皮肤稍微隆起。雌性生殖孔在第10与第11环环沟上,为一弧形裂缝,两生殖孔相隔6环。环带后身体逐渐变粗,节ⅩⅢ—ⅩⅫ为完全体节,各有14环,共计140环。完全体节两侧的中部各有一乳白色的搏动囊,呈椭圆形,共计10对。完全体节之后共有46环,肛门在倒数第3/2环沟的背中,即在节ⅩⅩⅥ/ⅩⅩⅦ之间,呈横裂缝状。身体两侧缘有脊状隆起。尾吸盘直径为3.7mm,其背面没有辐射状色斑及眼型黑点。固定标本呈棕褐色,表面光滑,无明显的感觉乳突,也无色斑。
咽头部有发达的球状唾液腺,食道膜质。其后有嗉囊盲囊10对,在节ⅩⅢ—ⅩⅧ内的前6对各有两叶,在节ⅪⅩ—ⅩⅫ内的后4对各有三叶。在节ⅪⅩ从嗉囊的背面向后伸出有4对盲囊的肠,直肠在节ⅩⅪ的后半部开始。有睾丸6对,呈卵形,在节ⅪⅤ/ⅩⅢ—ⅩⅦ,除第1对外均在每节的后半。贮精囊发达,在节ⅪⅤ—Ⅻ间形成盘绕,然后向前伸至节Ⅹ内。射精管从节Ⅹ向后伸至节Ⅻ的精管膨腔。卵巢一对,甚发达,呈囊状,从节ⅩⅤ向前伸至节Ⅻ后半,由雌生殖孔开口向外。

鉴别特征

鉴征 身体呈圆柱形,个体较大。在前吸盘背面接近连接肉颈的部分有眼两对,圆点状,呈倒“八”字排列。完全体节(节ⅩⅢ—ⅩⅩⅡ)两侧的中部各有一乳白色搏动囊,共计10对。尾吸盘上无辐射状色斑及眼型黑点。环带占据节Ⅺ和Ⅻ,两节总共有12环。雄生殖孔在第4与第5环环沟上,雌生殖孔在第10与第11环环沟上,两生殖孔相隔6环。
分类讨论 由于本种有眼和搏动囊,两生殖孔相隔6环,因此不是产于印度的P.caeca Kaburaki,1921。又因本种个体较大,两对眼呈圆点状,体背及尾吸盘上都没有棕褐色的斑纹,也不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橄榄鱼蛭(P.olivacea Harding)。本种与卢金(Лукин,1976)描述的尺蠖鱼蛭(P.geometra Linnaeus)颇相似,但由于个体较大,有10对搏动囊,生殖孔相隔6环,体背无辐射状色斑及眼型黑点,发达的精囊在节ⅩⅣ—Ⅻ之间盘绕等又与它明显区分,故可定为不同种。

生物学

生态 寄生于近岸底栖海鱼身上,海水的盐度偏低。